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規劃之年。“藍天保衛戰”將在完成三年行動計劃后開展下一步工作。大氣污染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與環境保護標準有著密切聯系。相關環保標準為污染物的排放與測定等提供規范指導,幫助排污企業與環保部門控制與治理污染。
為了適應現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需求,完善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批準《環境空氣質量數值預報技術規范》等四項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并予公布。這四項環保標準都為首次發布,將于2020年8月15日起正式實施。
《環境空氣質量數值預報技術規范》(HJ 1130-2020)規定了環境空氣質量數值預報模式基本要求、運算處理、效果評估方法等內容,適用于指導全國生態環境部門的環境空氣質量業務化數值預報。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可對痕量氣體、氣溶膠等多種大氣污染物在城市、區域、全球尺度下的不同類型污染過程進行模擬預測研究,是當前城市及區域污染防控與治理的有效途徑。
《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便攜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規定了測定固定污染源廢氣中二氧化硫的便攜式紫外吸收法。根據二氧化硫對紫外光區內190 nm~230 nm或280 nm~320 nm特征波長光具有選擇性吸收的原理,利用紫外吸收法二氧化硫測定儀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硫進行測定。
《固定污染源廢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 便攜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2020)規定了測定固定污染源廢氣中氮氧化物的便攜式紫外吸收法。根據一氧化氮對紫外光區內200 nm~235 nm特征波長光、二氧化氮對紫外光區內220 nm~250 nm或350 nm~500 nm特征波長光具有選擇性吸收的原理,利用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測定儀對空氣中的氮氧化物進行測定。
《環境空氣和廢氣顆粒物中砷、硒、鉍、銻的測定 原子熒光法》(HJ 1133-2020)規定了測定環境空氣和廢氣顆粒物中砷、硒、鉍、銻的原子熒光法。利用原子熒光光譜儀測定空氣顆粒物中砷、硒、鉍、銻。原子熒光光譜法與其它測定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干擾少、檢出限低、選擇性好、線性范圍寬、儀器價格低等特點,是比較理想的砷、硒、鉍、銻大氣污染物分析方法。
三項大氣污染物的測定標準為我國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砷、硒、鉍、銻的環境監測分析定提供統一的、規范化的技術準則和依據,可以確保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空氣質量預報技術標準為重污染過程預警應急、減排控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等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新標準的發布將推動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為“藍天保衛戰”的升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