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相色譜是色譜領域中發展較早、相當成熟的技術,由于它是快速、簡易、相對便宜而又重復性好的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各種基質中的成分,如石油石化產品、環境污染物、藥物、食品等等,而且由于氣相色譜所固有的高分離效率以及可以和各種靈敏的、選擇性好的檢測器相連接,所以配備各種檢測器的氣相色譜儀成為各個領域成分鑒定、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色譜學的發展是伴隨著科技革命,而又促進科技革命的發展進程。
新中國建立后百廢待興,各個工業部門蓬勃發展,其中以石油和煤為主要能源的研究和工業急需發展,因而發展氣相色譜就成為必不可少的前提了。下面是色譜老專家俞惟樂老師在1980年為美國分析化學寫的有關中國氣相色譜發展的歷程(Anal. Chem.1980, 52:324R-360R):
中國從1955年開始進行氣相色譜的研究,首先進行氣相色譜研究的是中科院大連石油研究所,之后,中科院在北京、上海和長春的一些研究所也參與進來,幾年之后氣相色譜的研究和應用便普及開來。
1958年,中科院大連石油研究所一分為三,分別成立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太原煤炭化學研究所。拆分后,三個所都進行他們各自所關心的氣相色譜研究,如色譜條件的優化、色譜固定相的研究、色譜儀各種配件的研制。
在此階段,中國高校在進行氣相色譜的教學之外,也進行氣相色譜的專業研究和基礎數據的編纂,出版了十多本有關氣相色譜的教科書、手冊及字典。此外,在這20年中,我國科學界舉辦了三次氣相色譜學術會議。第一次全國色譜報告會于1961年10月在大連舉行,共收到45篇報告。4年后在蘭州舉行第二次全國色譜報告會,發表的報告數達到100篇。受四人幫動亂干擾,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中斷,十年之后的1979年,在大連召開了第3屆全國色譜報告會(包括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和薄層色譜),此次共收到有12篇綜述報告和122篇論文。這一時期各個工業部門、研究單位和高校也組織了許多有關氣相色譜的討論會、報告會,而且地方的科學學會也各自舉行地方氣相色譜會議,部分有關氣相色譜的論文在科學通報、化學學報、燃料化學學報上發表。
有關這一時期國產氣相色譜儀器的發展,俞惟樂老師在上述綜述文章中提到:上世紀60年代初已經有商品化的氣相色譜儀了,但商品化儀器仍然不能滿足一些研究所、大學和各個工業部門的要求,他們相繼開發適合自己需求的專用氣相色譜儀,當時有大約十個國家級工廠可提供20多種型號的氣相色譜儀,年產量大約有2000臺。
國產氣相色譜儀器產品中有上海分析儀器廠的103型氣相色譜儀、北京分析儀器廠的SP 2308型氣相色譜儀及魯南化工儀器廠的SP502,SP 501型氣相色譜儀配備了各種現代化檢測器、裂解器、色譜圖積分儀和打印機。103型氣相色譜儀可用填充柱和毛細管柱,103型和SP 2308型氣相色譜儀都可用于實驗室級別的制備。此外,其他型號的氣相色譜儀器,有便攜式及在線監測用氣相色譜儀,用途也很廣泛,包括專用于檢測水分、比表面積、孔徑分布等。其中二氧化碳激光裂解器氣相色譜儀、半導體薄膜氣相色譜儀,以及一些專用的原型機都是由一些研究機構制造。
雖然PerkinElmer和島津很早就商品化了氣相色譜儀,但在當時,商品化的儀器仍然不能滿足中國一些研究所、大學和各個工業部門的要求,他們相繼開發適合自己需求的專用氣相色譜儀,如中科院大連石油研究所、中科院北交所、上海所和長春所等。逐漸,一批國家企業開始量產氣相色譜儀,再后來一些民營企業也投身到了氣相色譜儀的研究領域。以前的國產氣相多是流量計控制,近年來各家均推出電子壓力流量控制(AFC或EPC)的機型,并可配置各種自動進樣器。
國產氣相色譜儀廠家過去為我國氣相色譜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希望再接再厲,做大做強,盡快制造出全面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可靠、耐用、皮實的氣相色譜儀。希望氣相色譜儀的用戶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優先選用國產氣相色譜儀。希望國家制定鼓勵、支持國產儀器行業發展的政策,使國產儀器早日超越PAS(PerkinElmer、Agilent、Shimadzu)。